确定乡村自建房基础的埋置深度要考虑多个因素。

1. 与建筑物自身有关的因素
• 建筑物用途及荷载大小:如果是用于存放重物的仓库等建筑,荷载大,基础埋深应更深,例如自建房的一层设置了较重的设备,基础埋深可能要适当增加。一般住宅如果是多层结构且荷载正常,埋深相对可以浅一些。
• 建筑物高度和结构类型:高层建筑或结构复杂的建筑对基础稳定性要求高,基础埋深要大。如三层以上框架结构自建房相对一层的简单砖混结构房屋,基础埋置深度可能更深。
2. 地基条件
• 地基土的性质:土质坚硬的老土层能提供较好的承载能力,基础可以浅埋;如果是软土、淤泥质土等承载能力差的土质,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基础要深埋至好的土层。例如在硬黏土上建自建房,基础埋深可能只需0.5 - 1米,而在软土地基上可能要达到2 - 3米甚至更深。
• 地下水位:基础最好埋在地下水位以上,避免基础受水浸泡而降低承载力。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基础底面应置于最低地下水位以下至少200mm。
3. 气候条件及周边环境
• 冰冻深度:在寒冷地区,基础埋深要考虑当地的冰冻深度,防止地基土因冻胀而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基础底面应在冰冻线以下,比如在北方某些寒冷地区,冰冻深度达到1 - 1.5米,基础埋深就要大于这个数值。
• 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如果附近有其他建筑物,新建自建房的基础埋深不能影响到相邻建筑物的基础。一般新建基础的底面与相邻基础底面的高差不能超过相邻基础底面宽度的1 - 2倍。